![]() 侯勝博 主任
口腔癌為國人重大疾病,近年來由於嚼食檳榔人口不斷增加及"檳榔西施"文化推波助瀾之下,罹患口腔癌的人數亦逐年明顯成長。筆者為治療口腔癌之專業醫師,雖以癌症的手術治療為專長,但癌症的預防應遠勝於治療。近年來個人亦投入大量的心血於口腔癌的預防及早期診斷,在此願野人獻曝,提供個人的一些心得供廣大讀者參考。 一、口腔癌的形成 口腔癌正如同產生在全身的其它器官的眾多癌症般,其形成被認為是眾多因子共同湊和的產物。而這些因子最主要的當然是区基因的變異及参後天環境的影響。然而基因的變異並不全是遺傳的產物,亦有可能是後天的環境因子的影響而使基因接連產生變異。在目前,遺傳的基因變異仍然很難改善,但後天環境的因子則是可以改變的,這也應是吾人該著力之處。 二、口腔癌的致病因子 而造成口腔癌的病因除了基因變異之外,最為吾人所詬病的即環境的一些影響因子,如嚼食檳榔、抽煙、喝酒等。在臨床上我們亦發現九成以上的口腔癌患者皆有嚼食檳榔或抽煙、喝酒的習慣。 三、如何預防口腔癌 口腔癌的預防有三個依序漸進的層面: (1) 第一度預防:認識檳榔、抽煙及喝酒等口腔癌的致病因子,進而戒除這些危險因子,即不嚼食檳榔,不抽煙、及少喝酒。這不僅對正常人是很重要的口腔癌預防措施,若您已是口腔癌患者,則更應身體力行。我們的研究也顯示,若得了口腔癌之後再繼續嚼食檳榔、抽煙、喝酒,則不僅口腔癌再發的機率偏高,而且得到第二個或第三個,甚至第四個口腔癌(即所謂的多發性口腔癌)的機率亦大增,所以預防口腔癌首重戒除檳榔、不抽煙、少喝酒。 (2) 第二度預防:即藉著改變飲食習慣而達成減少初期癌變的機會。近年來有關飲食控制這方面的報告很多,尤其在大腸、直腸癌。總言之,可以藉由飲食習慣的改變而達成預防癌症的目的。針對口腔癌的第二度預防,其主要的重點有: (A) 多樣而均衡的飲食:食物的攝取應多樣化,避免偏食,如此一來各種重要的營養素,尤其一些微量元素才能均衡的攝取,這有助於減少癌症形成的機會。 (B) 攝食新鮮食物,少碰醃漬或過久存放的魚、肉類,這主要是因為新鮮的食物才能保存有必須的營養素,一些過久存放的魚類或肉類(甚至是加工的肉類),都有產生致癌物質Nitroamines的可能,此點放諸全身的癌症的預防皆同。 (C) 多攝取蔬果,尤其是富含胡蘿蔔素的蕃茄、木瓜、葫蘿蔔及一些綠葉類及富含維生素C的蕃石榴、芒果…….等。曾有外國的研究報告顯示,若每天多食一餐新鮮蔬果,則可降低得口腔癌一半的風險,在我們的研究也發現,許多口腔或喉部白斑症的病人,在規律的攝食富含葫蘿蔔素的蔬果後,其白斑可減退或完全消失,可見食物控制的功效。 (3) 第三度預防:即藉著藥物來阻止癌前病變的產生,甚至使癌前病變回復正常,目前市面上已有某些藥物如retenoid acid及葫蘿蔔素的衍生物可以達成這目地,但由於這類藥物仍存在有一些併發症如口腔黏膜將變得較為脆弱,或可能增加肺癌的危險性(s-carotene),是故使用上應由專業醫師指定及指示用藥。目前個人對此種藥物的使用仍僅限於区確定已有兩個或以上的口腔癌,且已完成常規治療者参病人在口腔癌完成治療後,但仍不斷產生新的癌前病變,如白斑者哑非常廣泛或多發的口腔白斑或紅斑,且經飲食控制無法改善者。然而值得特別注意的是,此類藥物已被證明對於已確定是癌症(包括原位癌)者無效,不應冒然使用。 四、戰勝口腔癌之道:孫子兵法有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我們若要戰勝口腔癌則必須先了解為何會得口腔癌,而破解口腔癌之道即在於預防勝於治療,即不碰檳榔,不抽煙,少喝酒,進而以飲食治療來降低得口腔癌的風險,若不幸已罹患口腔癌,則更應服膺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道理,切勿抱著不到黃河心不死的心理,非得到了滿口腫瘤,呼吸、吞嚥困難才就醫,而讓醫師大嘆英雄無用武之地。 2011-03-15 23:42:57 / 累積瀏覽次數:41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