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腔癌-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預防勝於治療"是眾人皆知的道理,然而在檳榔西施充斥於街頭的今天,對口腔癌的防治而言,這句話是再諷刺不過了,因為九成左右的口腔癌是和檳榔脫離不了關係的。
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亦是眾人皆知的道理,然而在實務上,個人認為台灣口腔癌治療成果不彰的主要原因是早期診斷,晚期治療。依據我們的統計,第一、二期的口腔癌,開刀治療的兩年存活率在85%以上,開刀的時間一般而言在兩小時以下,病患可在住院一星期內出院,再休息一星期便可回到工作崗位上,吞嚥、語言及外觀都幾乎不受影響。
晚期的口腔癌(第三、四期),開刀時間可能要超過12個小時,術後可能要追加放射線照射治療或合併化學藥物及放射線治療,治療期更可長達三個月以上,兩年存活率則只剩50%不到,吞嚥、語言功能亦可能大受影響,而外觀亦很可能有所缺陷。早期及晚期可能只是延誤幾個月的時間,卻很有可能徹底的改變病人的一生,甚至是生死之別。
今日在台灣,早期診斷口腔癌,對耳鼻喉科或牙科醫師是極簡單之事。然而我們的問題在於雖然醫師可以早期診斷,但仍有許多病人卻不願早期治療,他們寧可賭賭看,不到黃河心不死,非得要到真的不行了才接受治療,如此一來不僅存活率低,個人、家庭、健保費用的支出,整個社會都付出了極大的成本。
所以整體口腔癌症的治療,還是應回到最基本的兩句話:預防勝於治療—請勿嚼食檳榔早期診斷,早期治療—請勿延誤就醫時間。
<~刊載於新光人壽季刊2010 冬季號 No.312 p.40~>
2011-04-15 11:34:22 / 累積瀏覽次數:50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