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口腔癌防治協會台灣口腔癌防治協會
 
 
 台灣口腔癌防治協會 » 協會訊息 » 焦點報導 » 2013年度徵文比賽暨攝影比賽頒獎典禮記者會
dot  2013年度徵文比賽暨攝影比賽頒獎典禮記者會
第三屆「重新微笑吧!」徵文比賽暨第一屆「口中無癌‧心中有愛」紀念侯水順博士攝影比賽頒獎典禮記者會於2013年8月7日圓滿落幕。

在破碎的面龐中看到堅毅,在口齒含糊的言說中聽到勇氣

─第三屆「重新微笑吧!」徵文比賽暨第一屆「口中無癌心中有愛」紀念侯水順博士攝影比賽頒獎典禮記者會 

 

文/台灣口腔癌防治協會秘書處 許皓情 

 

台灣口腔癌防治協會自2010年成立,在辦理講座的過程中,發現醫療團隊的宣導具有專業性,但因為時空限制效果有限,便發想出徵文與攝影比賽的活動,讓病友或病患親屬們寫出或拍下他們的故事,並將得獎作品透過多元管道傳播,讓更多人可以瞭解口腔癌這個疾病。

 

憶父剛毅抗癌

台灣罹患口腔癌的男性,大多具「父親」角色,不但是家庭中經濟支柱,也是家庭凝聚的核心,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本會辦理記者會隔天剛好就是父親節,而正好本屆徵文比賽有許多蒞臨現場的得獎者都書寫了關於自己與父親的故事,對父親們的堅強與韌性表示敬意與懷念。

首獎陳雨豪先生的「七十分貝的幸福」,以分貝數來象徵自己與父親的感情轉變,罹患口腔癌的父親說話聲音因疾病與自尊心漸漸變小,但陳雨豪對父親的愛卻日益增加。佳作王培綸小姐是在照顧父親的過程中,改善了原本相敬如賓有著距離感的父女關係,意外得到另一種幸福感。而原本正在環島旅行仍特地抽空來參與頒獎典禮的佳作得主吳孟璋先生,作品「生病不要緊,看病才要緊」是透過第三人稱的角度來敘說父親罹癌的故事,雖然結局沒有發生奇蹟,但是吳先生希望能以父親做為例子,提醒其他病患要及早就醫,勿聽信偏方。佳作的許芳慈小姐則是描述自己與家人在照顧爺爺的過程,家庭的凝聚力益加緊密。

穿越與重生

除了描述父親的作品,也有些參賽者是分享身邊朋友的故事。徵文比賽貳獎是醫護從業人員余貞瑩小姐的「臉上的骷髏洞」,她闡述了一位病患─先生如何從消極到珍惜生命,如何從封閉自己到感恩並關心身邊的親友。叁獎陳家昀先生的「小P的微笑」,與其他得獎作品不太一樣,是介紹他的朋友─小P罹癌前後的工作歷程,原本因吃檳榔而罹患口腔癌的小P,後來改做買賣半天筍與檳榔花的生意,藉著砍掉檳榔樹「報仇」,而且還因一張「破碎的招牌臉」,帶來許多「便利性」。

 今年第一屆攝影比賽首獎是擔任醫療人員的蔡松昇先生,作品「祥和。人生大幸」拍出病患平靜祈福的樣貌,表現了患者的自信與求生的意志。遠從中部特地出席頒獎典禮的貳獎得主王國良先生則說明他的作品「口腔癌的診斷」是在好奇心之下拍攝而得,他過去對口腔癌沒有概念,直到實際參與相關活動,才瞭解口腔篩檢的重要性,因此王先生也表示非常肯定台灣口腔癌防治協會的衛教宣導活動。叁獎張榮清先生本身是位口腔癌病患,作品中的他手握佛珠,手術後的面龐露出自信的笑容,表現出他樂觀的態度。獲得佳作的羅景泰先生也是患者,而最特殊也最值得鼓勵的一點,就是羅先生手術後仍重返工作崗位,持續經營鴨肉生意,他得獎的作品即是呈現了他積極努力的一面。

 

口腔癌病患在治療的過程中,心情往往是很複雜而矛盾的,調適心理重新面對人生,是需要極大的勇氣!病友們的每一個微笑,都蘊藏了一段勇敢抗癌的故事,同時也展現與綻放了希望的力量。本會將持續鼓勵與支持病友或病患親友們透過書寫或攝影的方式去闡述自己的故事,讓民眾也能夠透過文字或影像去瞭解口腔癌的預防與保健,以及感受病友們的心歷路程。





2013-08-14 13:57:59 / 累積瀏覽次數:3732